一,《说文解字》对死叙述
甲骨文中的“死”字,是由一个在痛哭流泪跪着的人与一具躺着的尸体组成的,顾名思义是生命结束了,他人对遗体痛哭哀悼,这个也是人们最原始对死亡的描述。然而《说文解字》中也有一段描述死亡的话语,“死,生气耗尽,表示人的灵魂与躯体相分离。字形采用'歹,人'会义。所以所有的与死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死”做边旁”。例如我们汉字中的歼灭的歼,病殁的殁,危殆的殆字。
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之处是在于我们每个汉字都会有不同的含义,《说文解字》的出现也是为证实汉字一字多意的存在,其中贯穿了六书的原则,首次为汉字建立了一个理论的体系,书中按照部首对汉字进行排序编写,为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《说文解字》还总结了先秦,两汉的文学知识与甲骨文,金文,对字体保存了最古老的含义,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古籍中的含义,书中对字体的解读也反应了当时社会的一个形态与文化习俗,像是对死亡的描述,让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葬礼文化的礼仪与人们对丧葬仪式的一个态度。
大图模式
从《说文解字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特点,死字我们也有很多的表达,亡,故,卒,崩,这些都有死的意思,我们从历史中也可以了解到,一般只有帝王才能用崩这个字,可见原来对于同一个字中还是有等级之分的。
二,《说文解字》中的丧葬文化
1,《说文解字》中的传统祭祀文化
《说文解字》中主要是对古代社会风俗的记载,其中每个字都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含义,也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,其中开篇的“示”字显示了中国古代对祭祀翁华的重视,书中包含示字边旁的人有67个字。
礼字是祭祀文化的初始点,礼字在《大宗伯》中分“吉礼”与“凶礼”,另外在《礼记》中又分别对丧礼,葬礼,祭礼做出了详细的说明。“吉礼”主要是对天地人的祭祀活动,“凶礼”主要是对天地各国遭遇忧伤的哀悼,具体分为丧礼,荒礼,吊礼等。《说文解字》中把“示”字放在个说明,其中充分的诠释了祭祀文化在古代的重要性。
在古代其实真正的是分为五礼的,这标准着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五中大事件的礼仪和制度,以祭祀之事为吉礼,丧葬之事为凶礼,军旅之事为军礼,宾客之事为宾礼,婚嫁之事为嘉礼,合称五礼。其中五礼中又包含着五念,这五念直接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。
大图模式
2,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体现
中国作为礼仪之邦,很多传统的文化都是由古至今不断流传下来的,像我们的文字与礼仪一样,通过古人的不断去旧成新,剩下来的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华。像我国的古代的丧葬文化是其中之一,丧葬文化表达我国的对亡者的尊敬与礼仪。
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对于我们死亡的描写是“死,澌也,人所离也。从歺从人。凡死之属皆从死。”,死有分离分开的之义,死字反应古代丧葬文化的核心,简单的一个死字,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死后归宿的看法,古人认为人死后是肉体跟精神的分离,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是有灵魂的,死去的人们只是脱离的自己的肉体,升到了极乐世界。
佛教也有说生死轮回,因果报应这一说法,所以这是人们对丧葬文化如此重视的原因。
中国传统葬礼中包括,送终,报丧,入殓,守铺,搁棺,吊唁,接三,出殡,落葬,居丧等严谨的步骤,这些步骤无一没有体现,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,以及对传统宗教礼仪的重视。
我们认真的看的话,我们可能会发现,《说文解字》中对埋葬的方式也分为很多种,弃尸葬,草葬,土葬,棺葬,从中我们可以发现,原来在很久之前有把人削骨剃肉这一酷刑,这个是多么残忍的一个做法,或者是把尸体裹着席子丢在山里,看来我们平时看电视剧发生的场景也并不全是假的,只是我们还没看到而已。
3,古代丧葬文化的影响
大图模式
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主要是从祭祀中体现出来,我们从电视剧中有时可以发现,当有人去世后,首先他们会给他们买棺木,再去选择一个风水好的地方,给死者进行风光大葬,有钱的贵族甚至还会拿大量的金银财宝一起进行陪葬,还会在墓地旁栽种树木,可见中国古代人们对丧葬礼仪的重视。
传统的丧葬仪式对我们的影响非常的大,有些传统的细节礼仪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实行,这也反应了我们中国古代的“孝”文化 ,是儒家文化思想核心之一。儒家思想最初也只是指丧葬行业的司仪,后面以此为基础才慢慢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,以仁,义,礼,智,信为基础的思想也逐渐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。
古代丧葬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思想,提倡我们应该要遵循孝道,按规矩办事,面对任何的事情都要以礼相待,以礼服人,这个在当时社会中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,但是在现在大同的社会中却是很需要的事